教育和資訊技術革新推動圖書館深化服務




ACRL 2014 年發表學術圖書館趨勢報告中指出,載體的進步讓數位服務日趨成熟、高等教育成果公開近用、協助學生成功 (Student Success) 、以能力為基礎協助學生學習 (Competency-based learning)是學術圖書館藉由與各單位之間的深化共享合作,化被動為主動,透過建構主動性學習環境與提供創客空間,進而鼓勵師生互動與探討式學習方法,並支持啟發與創新型學習思維。
 上海科技大學圖書館及資訊中心張甲主任,累積多年圖書館實務經驗,跟大家分享上海科技大學如何將傳統圖書館以館藏發展導向轉變為以功能導向,將圖書館功能與學校教學結合、圖書館服務空間從實體校區擴展到社區。面臨大規模線上公開教育 (MOOC) 的挑戰與衝擊下,圖書館化危機為轉機,透過資訊組織管理知識的結晶。

決定圖書館服務導向的因素之一:服務學校提升內涵建設的總體目標
圖書館是服務學校為目的,以前往往過於注重學校的硬體環境,但後來發現學校教育品質的內涵並沒有實際的提升。決定圖書館服務導向的首個因素就是希望透過提升教育質量,支持學校的教學科研。張甲主任以上海科技大學首要任務為支持母機構師生科學研究為依歸指出,學校依託的力量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研究員,有250 個同時擔任教師與研究的雙頻老師,上海科技大學是第一個中國先有研究生的學校。
校區內有蛋白資中心,只要是跟蛋白質相關的研究與軟硬體都集中在蛋白質中心。新藥創制中心是研究成果產學合作之產出。蛋白質中心新藥創制中心都跟學校有產學合作,提供給大學生一個良好的實驗平台。而圖書館則是服務整個高科技區與學校。

基於上海科技大學的科學研究與國際接軌之需求,不僅僅與國際名校教學合作,透過教學與科研結合,科言與產品結合。創管學院需設計課程,將其他學院(物質學院信息學院與生命學院)的產出進行成果轉換,各學院內不分科系,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學校希望在三年內有500個專職老師,並幫老師尋找專屬的行政研究人員共計1000 名照顧學生。預計學生的規模是6000 人。這樣的師生比例是每一個大學生會有一個導師進行個性化培養。從下圖可看出針對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圖書館需提供相對應的嵌入性服務與創造圖書館環境跟學校理念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校設計中有互動長廊的設計,可創造各學院的學生與老師互相溝通的機會。

決定圖書館服務導向的因素之二:滿足師生資訊使用習慣的服務
資訊化教學平台的目標是將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變為激勵且個性化的教育。張甲主任引用蘇格拉底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來說明教育是鼓勵學生創新思維與主動性。因此,圖書館需要能夠支援學生啟發與創新型學習思維鼓勵互動與探討式學習方法與建構主動性學習環境。不管是透過家具的設計還是環境的布置都是一種方式。現在台灣常講的翻轉課堂或是互動性課程,其實就是希望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的結果激盪彼此之間的腦力與火花。當學習方法改變之後,到圖書館後也後承襲相同的學習方法,傳統安靜的圖書館有了迥然不同的改變。



利用資訊技術與教學融合帶入圖書館實體空間環境中,將圖書館功能與學校教學方法一致。張甲主任特別強調知識碎片的學習節點進行知識論的整合與用實例說明3D打印機可讓學生透過實作將實驗成果即時列印成型。

 

決定圖書館服務導向的因素之三:奠基於校園資訊基礎建設
上海科技大學正因為是新的學校,可避免產生學校各單位內資訊孤島。在建設資訊架構時利用二層網路資訊架構的優點形成大數據的資料。在建置校園無線通訊時利用業界領先的802.11ac (俗稱5G WiFi) 的無線技術,校園的無線高速網路與貫通。


 
透過開放校園開放平台的觀念,透過校際合作、產學合作到社區合作,擴展圖書館的服務範圍。張甲主任以上海科技大學與上海圖書館之間的合作以及史丹佛大學與社區合作的例子,透過與公共圖書館或與社區的合作可支援知識轉化。



【撰文● 劉育君】
 

留言